大江南北春意浓,江苏大地展新容。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春风又至,温暖在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南邮师生反响热烈,大家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党委书记 郭宇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一所红色基因厚重、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和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充分发挥学校信息通信、柔性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的特色优势,深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锻造一流人才队伍,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超前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方向,扎实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力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奋力谱写建设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努力为服务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大南邮力量。
党委副书记 蒋国平: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江苏要挑大梁,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圆满实现。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为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员,我们深受鼓舞。实验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我们将响应总书记号召,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发展柔性电子调控原理,创制高性能材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柔性发光显示、光伏储能、传感探测等。我们将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高地和产业孵化高地,为江苏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注入动能。在总书记的指导下,我们将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突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打头阵,这为我们高校指明了前行方向。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我们的核心使命。我们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不仅追求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注重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们将完善科研管理体制,营造创新环境,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同时,我们将加大青年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勇敢探索、敢于创新。聚焦前沿科学和国家战略需求,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将敢挑重担,勇于担当,支持师生勇攀科学高峰,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贡献高校力量。
党委人才工作部部长、人才工作处处长 李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的动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南邮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为多出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坚持人才工作为“一号工程”,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部,出台“人才工作二十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育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江苏挑大梁贡献南邮力量,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
科学技术处处长,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蔡志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将积极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技术突破策源地作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推动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为江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腾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们将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AI深度赋能的卓越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加快将卓越工程师学院落地高新产业园区,强化人才培养链和技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分类评价为导向、以智能技术为手段、全链反馈优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致力于培养一批电子信息行业卓越工程师领军人才,为江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挑大梁做示范贡献更大力量。
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 刘芫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作为一所红色基因厚重、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将围绕电子信息领域科技产业发展、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健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管理机制,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等优势学科为支撑,充分统合相关博士学科专业领域,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强化特色引领,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信息文科建设,进一步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学科建设龙头牵引作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建强建优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大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江苏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南邮力量!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邹玉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作为一名信息通信领域的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方面,我们要以6G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加强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应对未来复杂多变挑战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围绕6G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有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技术原始创新及产业引领的齐头并进,切实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黄丽亚: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后,我深受鼓舞,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建引领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强化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以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电子信息领域拔尖人才。鼓励党员教师带头攻坚克难,聚焦电子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等前沿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党建引领为旗帜,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 尹志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信达天下承使命,守志报国育英才”的工作理念,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信息通信与计算机领域,以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开展主题教育。二是以组织建设为根基,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党建+业务”融合机制。三是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激发党员争当先锋内生动力。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在建设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挺膺担当!
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赖文勇: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圆满实现。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需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紧跟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将响应总书记号召,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发展柔性电子调控原理,创制高性能材料,突破柔性发光显示、光伏储能、传感探测等核心技术。我们将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高地和产业孵化高地,为江苏筑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注入动能。在总书记的指导下,我们将助力新质生产力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物联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赵海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聚焦“人工智能+”行动,以学科交叉为引擎,深化“信息+”融合创新,贯通6G通信技术、计算理论、数据科学等学科链,重构课程体系与科研生态,联合产学研力量攻坚智能物联核心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场景落地。我们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厚植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通过“科创+产业”实战锤炼,锻造兼具创新力与使命感的科技英才。学院将勇立潮头,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南邮智慧”与“江苏方案”!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 周岩: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语重心长、促人深思,总书记强调,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作为一名电气工程领域的高校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期待。我们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进一步结合学校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凝练研究方向,在AI+新型电力系统、AI+6G供电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勇于攻关,做好科技成果孵化,为新一代产业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学院辅导员 李一鸣: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我时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细致探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与渠道,向学生讲好团结奋斗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万宝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作为一名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生,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从“新质生产力”的深化部署,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持续提升,到“实验室经济”的创新实践,国家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我深受鼓舞,也倍感振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将以“探路者”的姿态,勇闯科研无人区,敢于挑战未知,敢于突破常规。将用颠覆性创新突破“卡脖子”困局,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我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组稿:饶清强、王存宏 初审:严英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敏)